慕课进化论:学堂在线如何升级构建“金字塔模型”?

媒体聚焦

发布日期:2018-09-11

导语


慕课(MOOC)即“大型网上公开课”,面向大众提供免费课程。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清华大学赶着热潮,于2013年成立了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依托清华大学课程资源,上线免费课程,积累用户。


一个事实是,以“打造终身学习平台”为目标的学堂在线,面临着学习者动力不足、完课率低的问题。“这就需要面向市场,贴合用户的需求探索多样的产品形态。”学堂在线总裁李超告诉鲸媒体,这也是他选择在2017年加入学堂在线的原因。


如今的学堂在线已构建了一个以课程为基础,学分课为中间层,学历学位认证为顶层的金字塔模型,通过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合作,打通线上线下,践行“慕课+”概念,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由“单腿走路”变为“双腿走路”。


“这个过程中,不断有玩家消失、有新概念出现,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会被抛弃。”李超表示,未来学堂在线将突破传统的课程范围,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价值点的增长。


1

课程体系:从“中央厨房”到金字塔模型


加入学堂在线之前,李超有过一段创业的经历,因为关心儿子的教育和陪伴问题,他瞄准了K12领域。


但在投入的过程中,他发现,受到现有高考制度的影响,家长肯为基础教育学科不惜一切代价,却在孩子考入大学后放任自流。“进了大学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目标?我发现这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断崖。”


在李超看来,学堂在线做的就是为断崖搭桥的事情,并且制定了“三个三年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个三年是各种积累,包括课程、师资的积累,平台与供应链的建设,与高校关系的构建。这个过程与其他慕课平台没什么区别,“都是在爬坡”。


比如,学堂在线2015年开通中国大学先修课(CAP),用于衔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服务于中学人才培养和大学人才选拔,并由清华大学牵头成立了中国大学先修课联盟。学堂在线作为联盟的在线学习平台,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大学先修课的选课人次超20万,课程学分获得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大学的认可。


相当于构建一个中央厨房,主要是打造自身硬实力。”李超告诉鲸媒体,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投入资金和精力,做出优质课程。“我们有被评为全球Top2、Top5、Top9、Top10的课程;拥有覆盖所有13个学科类型的课程,包括国内、国外、高中生、大学生、院士等不同等级的课程。”


截至目前,学堂在线拥有1600多门专业课,上百门为国家级精品课。


第二个三年,也就是在2017年李超加入前后,学堂在线做的最大改变就是更注重课程与市场的结合,用贴近用户需求的方式生产更多的产品形态


“大家往往在学完以后感觉慕课的分量不够,因为它缺少一个对应的毕业证书,这在结合实际的时候会产生差距。”


要面向一个有明确目标、有结果的方向落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学堂在线推出了“慕课+”这种新产品形态


李超以转账为例,“过去,我们要到银行填单子才能转账,现在用手机就行”。如今的“慕课+”就是与高校合作,进行专业共建,即学生在线学习某学校的课程,获得的是该学校的学位,相当于帮学校开设二专业或者辅修课,“同时还解决了想学习另一门专业学生跨校区跨学校的问题”。


相当于是一个金字塔模型,最底层就是课程,中间是学分课,顶层就是学历学位认证。”


学分课是学堂在线与高校合作开发的项目,即高校可选择学堂在线主站课程作为本校认可的学分课程,同时还能应用学堂在线开发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系统。


还有一点好处是,课程线上化能实现评估严谨化。“我们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同样的科目都考85分,究竟是临时抱佛脚蒙对的还是日积月累做对的,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出来。这样在用人推荐或者进行研究生和导师选择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


此外,学堂在线搭建了服务于全军官兵的互联网学习平台,用户可用一个账号统一登录各家学习平台进行相关学习。2017年1月,学堂在线还推出了面向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应用型知识服务产品——X学堂,联合业内专家和企业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服务。


为了保证线上学习的质量,学堂在线还推出了以天气命名的三款产品,用以与线下连接:将学校的课程上传云端,并落在课堂里的“学堂云”;实现课上师生联动,打造一个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复习的闭环,并配有能够插入音频、视频、弹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助产品“雨课堂”;以及智能实验工具“雷实验”。未来还会有智慧教室。


此外,线下,学堂在线还会进行如开班仪式、交流会的分享,并且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与学校一般采取分成制度。“目前,有几千位老师与我们有深度合作,介入调研,占到所有老师的一半比例。”当然授课老师并不限于大学老师,也有社会学者,只要能产生价值都可以。


“第三个三年,我们会继续突破传统的课程范围,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实现价值点的增长。”李超道。在未来,学堂在线将走平台化路线,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的成人人群,让人们能按需获取课程,真正打造终身学习平台。


2

从To C到To B、To C:“单腿跳着走”到“双腿傍地走”


李超告诉鲸媒体,学堂在线的目标一直是“打造终身学习平台”,所以最初的学堂在线主要面向大众提供免费课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学习者动力、毅力不足的问题;此外To C的商业模式尽管边际成本低,但获客成本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国家经济、高校教学水平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来看,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仍旧旺盛。目前,中国的本科占比只有4%,好的课程、优质师资都是高校需要的。所以学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那么,为何不根据学校不同的需求,实现课程的自由裁剪,提供比如研修班、纸质考试的服务?后来,这也成为学堂在线落足的点。


此外,与高校的合作,还能助力学校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帮助学校做一个跨越或者升级。“一所学校能容纳的学生数量就这么多,一个老师一辈子能教的学生也有限。但是通过与我们合作,开展线上化教学,采用混合化教学方式,就能扩大学习者的覆盖人群。”


学堂在线的课程录播比例占7成,课程一般2-3年更新一次,涉及到新政策和案例,课程以及配套习题都会相应更新。“如果老师太忙,像作业和考题这种一般由他的助教或者我们这边安排老师帮助完成。”


李超告诉鲸媒体,学堂在线除了帮助老师制作、上传课程外,还会介入调研。为此,学堂在线还专门设置了课程导演和课程经理的职位,为老师的课程提供相应的建议,打磨课程,包括进阶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应用和运行方面。目前大概有100多人从事这项工作。


当前来看,学堂在线产生收入的项目主要包括三种:


第一个是与十几所学校联合推出的IBA微学位,即关于创业和商业管理的一个辅修专业,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商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内涵,“相当于一个小型商学院”。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由学校、学堂在线共同盖章,并由授课教师签名的结业证书。据透露,学堂在线正在搭建目前比较火的AI课程。


第二个主要是针对在职人员的同等学力申硕项目。目前提供的学科主要为医学、商科以及数据科学类,“相当于在职研究生”,以在线学习为主,采用混合式学习。李超透露,目前已有1000多名学生加入到了该项目。


第三个则是通过与海外高校合作,推出的“1+1”项目,主要针对有出国需求的大三在校生。“学生通过预录取后,可以在学堂在线进行相关课程的在线学习,通过考核后,会把这一年的学分直接转入到在海外的课程中。包括在海外的一年,加起来的费用大概几十万。”


目前,学堂在线合作的项目包括美国的阿拉巴马大学的商业分析硕士(英文学习和考核)以及北伊利诺伊的MBA(中文学习,英文考核)。


如果该项目能大力推广的话,或许会对中国的留学产业带来影响,“我们目前正在商讨托福的合作项目”。


学堂在线的客单价差异较大,比如辅修类或者专业类课程,一个项目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最高8000元;线上认证标准化的单科课程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要进行学位认证或许需要读好几门课程,客单价对应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


目前,学堂在线的注册学员已超过1200万,营收过亿。


每一个项目都是盈利的,课程建设已经投完了,是时候发挥规模效应了。”李超这样说。


3

慕课与知识付费:一顿正餐,一块点心


谈到最近很火的人工智能概念,李超告诉鲸媒体,学堂在线做了一个嵌入课程的小木机器人,它可以为用户行为建模,通过适当干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个学生在学堂在线里面学得更好


“我们正在联合清华大学等学校,试图分解整个知识图谱,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李超举例道,比如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学得更顺畅、如何在他遇到疑惑时帮他提供解决方法。是适时地给他提供相关内容,还是推荐一个能帮助他的人,还是用机器的方法告诉他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习,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此外,学堂在线还同学校新建了一些人工智能专业,比如清华大学刚刚建了两个:数据科学和公共管理,学生学完后可以拿到清华盖章认证。


与慕课一样,知识付费产品也是针对人们的知识焦虑以及自我成长的学习需求: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供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的一种模式,比如得到。


在李超看来,知识付费产品源自人们的焦虑。“它相当于一个浓缩版的点心,人们很饿的时候,点心很好吃,这时候人们把它吃进去了,得到了一瞬间的满足。但是,你要长身体,还是需要正餐。”李超认为,慕课提供的就是面向人们未来工作需求的成体系化的知识。


而学堂在线目前在做的就是把过去多年的“正餐”设计变得时尚化,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但他也表示:“点心不需要吗?当然不是,这一刻,我就是很想吃,它可以满足我这一刻的需要。但是,我们正在长身体,还是需要正餐。”李超认为,慕课提供的就是面向人们未来工作需求的成体系化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