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连续报道学堂在线和雨课堂

媒体聚焦

发布日期:2017-12-11


12月8日、9日,央视《新闻联播》分别关注了清华大学思政课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学堂在线和雨课堂被连续报道。


微信图片_20171211101438.jpg

微信图片_20171211101442.jpg




今年是教育部确定的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一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努力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育人取得有效突破。在清华大学,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成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品质的重要抓手。而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慕课和雨课堂的运用,是清华大学思政课的一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171211101620.jpg


“请大家先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进入课堂。”新潮的开场白之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抛出了问题:“你给改革开放打多少分?”此时,屏幕上的“弹幕”不断刷出同学们用手机给出的答案:“我打100分”“深圳人民表示改革开放的好处很多……”

 


在这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雨课堂的运用,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学生纷纷站上讲台,给出对课堂主题“质疑‘改革开放’思潮之辨析”的真切思考。


微信图片_20171211101657.jpg

2017 年 4 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观摩应用雨课堂教学的清华思政课后点评

 

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清华大学聆听了冯务中老师主讲的思政课后连连称赞,对“基于慕课和雨课堂工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配方”新颖——问题意识强,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工艺”精湛——将教师、学生和课堂主题紧密联系到一起;“包装”时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体现了清华大学思政课建设取得的成绩。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清华大学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育德树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清华大学开展了各种活动。在校园网络平台,“清华时事大讲堂”“清华思客”等思想理论平台也成为师生的学习阵地。学校的院士、专家在一年内写了200多篇理论文章,总阅读量超过50万。


微信图片_20171211101959.jpg


在央视采访中,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介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新技术手段,像慕课、雨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这种办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是春风化雨式的,润物无声的。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是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快捷免费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截止到2017年12月9日,雨课堂有效教学师生超过220万,覆盖15万个教学班级,月活人数达到76万,日益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智慧教学工具。